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办法

作者: 时间:2020-10-01 点击数: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资助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调动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为我校全日制在校生。

第三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资助工作。

第四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配备兼职人员,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校足额安排全面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

学生资助管理中通过走访网站等方式,宣传学生资助政策资助工作成效等;应将资助育人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与学生资助内容相关的诚信、励志、感恩等活动;同时,应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提供学生资助咨询服务受理投诉接受监督

第五条 各系成立以系书记为组长、系学生辅导员担任成员的系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系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确定一名专职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要求做到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第六条 各班辅导员要全面了解本班学生的综合成绩家庭经济状况,班级需成立评议小组,深入细致地做好工作。

第七条 学校每年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奖励和资助学生,鼓励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第八条 学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困难生认定及各项资助项目的评审和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资助资金按政策发放。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标准额度,不得擅自调整资助名单和资助资金。任何不得以任何名义截留、挪用、私分学生获得的资助资金。

第二章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

第九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其家庭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

第十条 困难生认定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的前提和基础,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人员名单以及其他各项资助都将优先从在困难生档案中存档的同学中产生。

第十一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平。(二)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三)坚持公开透明与保护隐私相结合。(四)坚持积极引导与自愿申请相结合。

一节 认定工作机构

第十二条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各系成立以系书记为组长、系学生辅导员担任成员的认定小组,负责认定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各系成立以年级为单位,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总人数的10%。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范围内公示。评议对象不应作为评议小组成员。

第十三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系认定小组、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认定工作。

第二 定程序

第十四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原则上每学年进行一次, 每学期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工作程序一般包括提前告知、个人申请、学校认定、结果公示、建档备案等环节。

第十五条 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应同时寄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在每学年结束之前,应向在校学生发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第十六条 每学年开学时,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布置启动全校认定工作。学生或监护人自愿提出申请,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供建档立卡、特困供养、城乡低保、孤儿、重点困境儿童、烈士子女、残疾以及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疾病等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评议小组收集学生或监护人提交的相关证明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材料,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等因素,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并按困难程度进行排序,报认定小组审核。

第十八条 认定小组汇总、审核评议小组提交的初步评议结果,统筹各评议小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初步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名单及档次,并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不少于2个工作日。公示时,严禁涉及学生个人敏感信息及隐私。如师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系认定小组提出质疑。认定小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系认定小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第十九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审核认定小组提交的初步认定结果,统筹各认定小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次予以适当调整,并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不少于5个工作日。

第二十条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并按要求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第三 认定依据与档次

第二十一条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据以下因素:

(一)家庭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劳动力及职业状况、家庭财产及收入、家庭负担等情况。

(二)特殊群体因素。主要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重点困境儿童、烈士子女、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情况。

(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素。主要指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情况。

(四)突发状况因素。主要指遭受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五)学生消费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消费金额、消费结构等。

(六)其它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

第二十二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次分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三个档次。

第二十三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当认定为特殊困难:

(一)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

(三)城乡特困供养学生;

(四)孤儿;

(五)重点困境儿童;

(六)烈士子女;

(七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

(八因其它原因(如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意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等)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学生。

第二十四  困难和一般困难的认定档次,由各系根据“认定依据”并参考认定条件合理确定。

二十 学生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能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通过认定的学生,应取消其受助资格:

(一)隐瞒家庭经济实际情况、提供虚假信息的;

(二)由于家庭建房、购房、购车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

(三)由于生活奢侈浪费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

(四)有其它不符合认定条件的。

第四 复查监督

第二十六条 学校和各系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第二十七条 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助,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并可视情轻重,给予以下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开除学籍;

第三章  奖助学金

一节 、省政府奖学金

第二十八条  国家、省政府奖学金用于奖励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第二十九条 奖励标准。国家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省政府奖学金为每生每年6000元。

第三十条  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优秀。

第三十一 具体申请条件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是指,成绩优异和综合考评排名在班级前10%(含)的,且没有不及格科目,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试成绩排名均位于前15%(可以申请政府奖学金;学习成绩与综合考评成绩应在同一范围内进行排名。

对在道德风尚、学科竞赛、创新发明、社会实践、 社会工作、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某一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学生, 学习成绩排名和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可放宽到30% (含30%,同时需要提交详细的证明材料,学校审核后并加盖学校公章“表现非常突出”主要是指:

(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服务社会、自立自强的实际行动,在本校、本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ElCPCISSCI全文收录,以第一、二作者出版的通过专家鉴定的学术专著。

(三)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国际和全国性专业学科竞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中获一等奖(或金奖)及以上奖励。

(四)在创新发明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或获得通过专家鉴定的国家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

(五)在体育竞赛中取得显著成绩,为国家争得荣誉。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高水平运动员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得个人项目前三名、集体项目前二名。集体项目应为上场主力队员。

(六)在重要文艺比赛中取得显著成绩,参加国际和全国性比赛获得前三名,参加省级比赛获得第一名,为国家赢得荣参加集体项目的应为主要演员。

(七)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全国性荣誉称号。

(八)其它应当认定为表现非常突出的情形。

第十八条 家和省政府奖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由校按学年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 同一学年内,学生不能同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获得国家或省政府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励志奖学金。

第三十三 家和省政府奖学金每学年评审一次,实行额评审,坚持公、公平、公正、择优

第三十四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本校奖学金评审工作。

第三十五 学校成立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系书记、辅导员和学生代表人员成,具体负责本校奖学金评审工作。

第三十六 各系对学生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提出本系国家和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在范围进行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公示。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根据系公示结果提出学校当年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异议后,确定评审结果。

第三十七条 学校将当年国家和省政府奖学金通过银行卡或社保卡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发荣誉证书,并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二节 励志奖学金

第三十八条  励志奖学金包括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第三十九条 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学生中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学生,激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第四十条 奖励标准。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

第四十一条 国家和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没有不及格科目;学习成绩排名或综合考评成绩排名有一项位于前30% (含),另一项位于前50% (含);对于特殊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排名与综合考评成绩排名均放宽至前50%。学习成绩与综合考评成绩应在同一范围内进行排名;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四十二条 新疆西藏和青海海北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省政府励志奖学金的奖励资助对象还应满足

(一入学前户籍所在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或海海北藏族自治州;

(二民族为少数民族。

第四十三 励志奖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由校按学年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十四 一学年内,学生只能申请并获得一项励志奖学金。获得励志奖学金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

第四十五 学校成立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系书记、辅导员和学生代表人员成,具体负责本校奖学金评审工作。

第四十六 各系对学生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提出本系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在范围进行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公示。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根据系公示结果提出学校当年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异议后,确定评审结果。

第四十七条 学校将当年励志奖学金通过银行卡或社保卡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三节  国家助学金

第四十八条  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我校全日制普通专科(含高职)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第四十九条  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第五十条 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第五十一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中的一项。

第五十二条 已享受政策性生活补助的学生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第五十三 家助学金申请与评审工作由校按学年组织实施,评审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十四 学生根据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学校提出申请。

第五十五 系结合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情况组织评审,提出本系享受国家助学金初名单及资助档次,并在系范围内进行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五十六 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结合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提出享受国家助学金初步名单及资助档次,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

第五十七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确定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名单,将国家助学金评审结果报上级部门

第五十八条 我校国家助学金分春季学期、秋季学期两次发放,通过银行卡或社保卡发放给获奖学生

第五十九 学校要切实加强管理,认真做好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工作,确保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第四节  学校奖学金

第六十条 奖学金由学校设立并颁发,凡经注册取得学籍的普通全日制学生,均有资格参加奖学金的评定。

第六十一条 奖励标准及评定比例。学校奖学金分为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

(一)一等奖学金:每人2000元,按学生人数的2%评定。

(二)二等奖学金:每人1000元,按学生人数的6%评定。

(三)三等奖学金:每人600元,按学生人数的10%评定。

第六十二条 奖学金的评定,要求严格按照评定条件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防止弄虚作假。

第六十三条 学校一等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没有不及格科目;综合考评成绩排名15%(含。免考体育者体育成绩不作要求。

(六)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文艺活动以及校内外集体劳动。

第六十四条 学校二等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没有不及格科目;综合考评成绩排名25%(含。免考体育者体育成绩不作要求。

第六十五条 学校三等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没有不及格科目;综合考评成绩排名35%(含。免考体育者体育成绩不作要求。

第六十六条 学校奖学金评定工作由学生工作处主管,教务处协助,各系负责具体实施。

第六十七条 学校奖学金的综合考评成绩按百分考核与考试成绩的3:7比例确定。

第六十八条 学校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评奖名额按等级比例分配到系,系根据相同学制、年级、专业的学生人数按等级比例确定具体评奖名额。

第六十九条 各系对学生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提出本系学校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在范围进行不少于2个工作日的公示。

第七十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整理后,报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根据系公示结果提出学校奖学金获奖学生建议名单,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异议后,确定评审结果。

第七十一条 学校将当年学校奖学金通过银行卡或社保卡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入学生学籍档案。

第七十二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学校奖学金评定资格:

1. 纪者或违反校纪校规并受警告以上处分;

2.有一门以上(含一门)课程考核不及格;

3.休学或因为其他原因不在学校而保留学籍。

学校在审核过程,发现不符合条件者,予以取消,其名额不另行替补。

第四节  学校助学金

第七十三条  学校助学金用于资助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其生活费用开支。学校助学金与国家和省政府奖助学金不兼得。

第七十四条  学校助学金资助标准每人平均500元,名额根据本年度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确定下达,按规定发放。

第七十五条  基本申请条件执行国家助学金申请条件。

第七十六条  学习申请条件

(一)学习成绩良好,学年内没有不及格科目。

(二)学年综合测评成绩原则在本年级本专业成绩排名的60%以前,有特殊情况者需学生所在系向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说明。

(三)有旷课行为者,取消申请资格。

第七十七条  学校助学金的评选时间,原则在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完毕开展评审工作。

第七十八条  评选程序执行国家助学金评选程序。

第七十九条  出现以下情况者按程序退出,取消学校助学金资助资格,取消资助资格并追回已发放资助资金。

(一)以弄虚作假谎报家庭经济情况者;

(二)日常有不当消费现象,明显的高消费或铺张浪费;

(三)受助期间出现挂科、开除、退学,违反校规校纪受处分的等其他不符合评选条件现象者,经审核确认,取消资助资格。

第八十条  学校助学金由学校通过银行卡发放给受助学生

五节 临时困难补助

第八十一条 临时困难补助主要用于帮助解决校生在校期间因突发状况而造成的临时性经济困难,所给予的特殊性、临时性、一次性资助。

第八十二条 临时困难补助救助原则为“一人一策、一事一申请、一事一审批、精准资助、帮助生活极度困难学生”。

第八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一)学生本人突患重特大疾病或遭遇意外事故,发生的医药费数额巨大,家庭经济无力负担;

(二)学生父、母突患重特大疾病失去工作和经济来源或突遇父、母亡故严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

(三)学生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学生完成学业;

(四)其它特殊情况需要给予补助的学生。

八十四 临时困难补助的发放标准由学校据实际情况予以确定原则上每生每最高补助数额不超过5000元                                                                                                                                                                                                                                                                                                                                                                                                                                                                                                                                                                                                                                                                                                                                                                                                                                                                                                                                                                                                                                                                                                                                                                                                                                                                                                                                                                                                                                                                                                                                                                                                                                                                                                                                                                                                                                                                                                                                                                                                                                                                                                                                                                                                                                                                                                                                                                                                                                                                                                                                                                                                                                                                                                                                                                                                                                                                                                                                                                                                                                                                                                                                                                                                                                                                                                                                                                                                                                                                                                                                                                                                                                                                                                                                                                                                                                                                                                                                                                                                                                                                                                                                                                                                                                                                                                                                                                                                                                                                                                                                                                                                                                                                                                                                                                                                                                                                                                                                                                                                                                                                                                                                                                                                                                                                                                                                                                                                                                                                                                                                                                          

八十五 临时困难补助为不定期救助,学生一旦因突发原因造成经济困难并符合申报条件的,可以提出申请。

八十六 临时困难补助申请及审批程序:

(一)学生本人填写《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时困难补助申请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交至学生所在系学生资助领导小组

(二)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合格,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复审,复审合格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审批

八十七 申请临时困难补助不影响学生申请其他奖助学金。

八十八 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学校可以不予补助或取消其获助资格并责令其退还已领补助资金

(一)在申请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

(二)在生活中有高消费行为,铺张浪费情况较为明显;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思进取;

(四)学生有违纪违规行为;

(五)其它违规使用补助的情况。

第四章  勤工助学

第八十九条 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九十条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校学生资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第九十一条 勤工助学经费主要来源为学校年度预算中从事业性收入中划出的经费,学校积极寻求并接受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友好捐赠。

第九十二条 学校部门应减少雇用临时工,调整出适合学生参与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

第九十三条 学生参加勤工助学不应当影响学业,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

第九十四条 固定岗位按月计酬,以每月40个工时的酬金原则上不低于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计酬基准,可适当上下浮动。

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每小时酬金可参照学校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合理确定。

第九十五条 用人单位设岗需填写《设岗申请书》,经学校审批并交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第九十六条 勤工助学活动由学生本人填写《申请审批表》,经系、校审核同意后予以安排工作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优先安排。

第九十七条 学生在进行校内勤工助学前,应当与用人单位、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签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协议书》。

第九十八条 校内用人单位负责安排、管理、考核、验收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建立签到记录,填写《勤工助学用工劳酬审批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后,由财务处将报酬划入学生账号中或直接发给学生本人。

第九十九条 对学生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根据学校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管理、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由用人单位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同学生所在系审核同意后将取消其勤工助学资格;对在勤工助学活动中违反校纪校规,学校将视情节轻重,根据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第一百条 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第五章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第一百零一条  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银行类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以下简称“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第一百零二条  具体承办银行由省教育、财政、银监部门与拟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协商确定。具体承办银行现为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办理具体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08〕66号)和《山东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助对象贷款资格审核暂行办法》(鲁教财字〔2009〕2号)。

第一百零三条 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三)已被我校正式录取的在读的学生;

(四)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省同一个县(市、区);

(五)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对孤儿、烈士和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重病户子女优先资助。

第一百零四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主要政策

(一)贷款额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2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问题。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二)贷款期限。一年级最长贷款年限不得超过12年,二年级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11年。

(三)贷款利率及利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支付,自毕业当年9月1日起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

(四)还款时间及方式。学生在校及毕业后2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每年的1月15日、7月15日和毕业当年的8月31日为提前还款日,学生应在提前还款日前30日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第一百零五条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办理程序

(一)贷款控制额度下达

每年3月初,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下一学年贷款控制额度下达各市教育部门和各省属高校。

(二)新生贷款资格审核

对参加高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资格审核,由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高级中学具体落实。在毕业前4月份申请,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到户籍所在地教育局办理。高校只负责在新生入学时收集《受理证明》并将《受理证明》上的验证码输入系统确认。

(三)在校生贷款资格审核

对在校生的贷款资格审核,由各高校组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各院系具体落实。

1、申请

每年4月底前,高校在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基础上,在贷款控制额度内,将符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信息录入山东省生源地助学贷款数据采集系统。

每年6月10日前,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市、各高校报送的符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进行审核确认,并将确认后的学生信息分类下发高校及各市、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办理

贷款学生于贷款受理期间(暑假期间)持相关材料前往当地村委会(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贷款学生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凭《申请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与共同借款人(持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一起到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申请。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相关手续。各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设在各县(市、区)教育局。

根据我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操作规程,贷款学生签订借款合同后,须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回执单》回学校办理确认手续,合同回执单所有信息必须填写无误,否则回执单无效。由学校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校回执单》上的验证码输入系统,否则合同自动解除。

第一百零六条  违约责任。未按贷款合同约定使用贷款的,国家开发银行将收回全部贷款。未按贷款合同约定期限归还贷款的,国家开发银行将根据实际逾期金额和逾期天数计收利息,执行利率为合同约定贷款利率的130%。借款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的履约行为已载入全国个人征信系统。对于严重的违约行为,国家开发银行将在不通知借款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的情况下,在大学生就业网、学历文凭查询网、国家助学贷款网等相关媒体公布违约学生名单。

第一百零七条 每年的暑假为集中办理助学贷款的时间。

第一百零八条 银行将贷款打入学校帐户后,财务处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核对汇款确认学生缴纳学费,发放缴费单。

第一百零九条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及时确认各地区农村信用社贴息表,并上报教育部、省教育厅要求的相关数据。

第一百一十条 毕业生毕业前需要与银行签订还款确认书,确认毕业后还款的时间及方式。

第一百一十一条 若借款学生继续攻读学位,借款学生要及时向经办银行提供继续攻读学位的书面证明,财政部门继续按在校学生实施贴息。

第一百一十二条 对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的借款学生,经批准可以奖学金方式代偿其贷款本息。


第六 山东省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

第一百一十三 高校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是指对在普通高校就读的山东籍全日制本专科(含高职)在校生中的建档立卡学生免除学费。

第一百一十四条 学生免学费实施流程。每年9月30日前,建档立卡学生向学校提出免学费申请,递交《山东省高校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申请表》,学校对申请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学费减免。11月15日前,学校汇总统计免学费人数报省教育厅。11月30日前,省财政厅将免学费补助资金下达省教育厅。12月31日前,省教育厅将免学费补助资金下达学校。

第一百一十五 学校确保每年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学生资助经费并优先用于免除建档立卡学生学

第七 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第一节  总则

第一百一十六条  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应征入伍服兵役,提高兵员征集质量,支持退役士兵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国家对应征入伍服兵役学生实行国家教育资助。

第一百一十七条  本细则所称学生是指我校的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下简称我校学生)。

第一百一十八条  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以下简称服兵役资助),是指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的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我校就读的学生(含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实行学费减免;对退役一年以上,自主就业,通过高考、单招等统一考试考入我校并到校报到的入学新生,实行学费减免。

第一百一十九条  下列学生不享受服兵役资助:

(一)在校期间已通过其他方式免除全部学费的学生;

(二)定向生(定向培养士官除外)、委培生和国防生;

(三)其他不属于服义务兵役或招收士官到部队入伍的学生。

第二节  资助期限

第一百二十条  服兵役资助期限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一个学制期。对复学或入学后攻读更高层次学历的不在学费减免范围之内。资助年限按照国家对我校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据实计算。以入伍时间为准,入伍前已完成规定的修业年限,即为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年限;退役复学后接续完成规定的剩余修业年限,即为学费减免的年限;退役后考入高校的新生,规定的基本修业年限,即为学费减免的年限。对专升本学生,在专科应征入伍的,以专科规定的学习时间实行服兵役资助,在本科学习阶段应征入伍的,以本科规定的学习时间实行服兵役资助。中职高职连读学生服兵役资助,以高职阶段学习时间计算。专升本、中职高职连读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年限,分别按照完成本科、高职阶段学习任务规定的学习时间计算。

第三节  申请、审核和发放

第一百二十一条  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应遵循以下程序:

(一)应征报名的学生登录全国征兵网,按要求在线填写、打印《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I》(以下简称《申请表I》)并提交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需同时提供《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复印件和本人签字的一次性偿还贷款计划书。

(二)学校相关部门对《申请表I》中学生的资助资格、标准、金额等相关信息审核无误后,在《申请表I》上加盖公章,一份留存,一份返还学生。

(三)学生在征兵报名时将《申请表I》交至入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征兵办)。学生被批准入伍后,县级征兵办对《申请表I》加盖公章并返还学生。

(四)学生将《申请表1》原件和《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寄送至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五)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在收到学生寄送的《申请表1》原件和《入伍通知书》复印件后,对各项内容进行复核,符合条件的,及时向学生进行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于办理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由学校按照还款计划,一次性向银行偿还学生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并将银行开具的偿还贷款票据交寄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偿还全部贷款后如有剩余资金,汇至学生指定的地址或账户。对于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学生,由学校根据学生签字的还款计划,将代偿资金一次性汇至学生指定的地址或账户。

第一百二十二条  退役后自愿回校复学或入学的学生和退役后考入我校的入学新生,到校报到后向学校一次性提出学费减免申请,填报《应征入伍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申请表II》并提交退役证书复印件。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及时对学生申请资格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学费减免手续。

第一百二十三条  获学费补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补偿资金应当首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第一百二十四条  服兵役资助资金不足以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应与经办银行重新签订还款计划,偿还剩余部分国家助学贷款。

第一百二十五条  应征入伍服兵役的往届毕业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应由学生本人继续按原还款协议自行偿还贷款,学生本人凭贷款合同和已偿还的贷款本息银行凭证向学校申请代偿资金。

第一百二十六条  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在校生应征入伍后,学校对其停止发放国家助学贷款。

第四节  管理

第一百二十七条  每年10月31日前,学校将本年度服兵役资助经费使用等情况逐级报送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汇总后报送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第一百二十八条  因故意隐瞒病史或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等行为造成退兵的学生,以及因拒服兵役被部队除名的学生,学校取消其受助资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应在接收退兵后及时将被退回学生的姓名、就读学校、退兵原因等情况逐级上报至国防部征兵办公室,并按照学生原就读学校的隶属关系,通报同级教育部门。

第一百二十九条  被部队退回或除名并被取消资助资格的学生,如学生返回其原户籍所在地,已补偿的学费或代偿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由学生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收回;如学生返回其原就读学校,已补偿的学费或代偿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由学生原就读学校会同退役安置地县级征兵办收回。各县级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应在收回资金后,及时逐级汇总上缴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收回资金按规定作为下一年度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经费。

第一百三十条  因部队编制员额缩减、国家建设需要、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因病不适宜在部队继续服役、家庭发生重大变故需要退役等原因,经组织批准提前退役的学生,仍具备受助资格。其他非正常退役学生的资助资格认定,由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会同省教育厅确定。

第一百三十一条 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对服兵役资助学生的申请进行认真审核,及时办理补偿代偿和学费减免;各级兵役机关做好申请学费资助学生的入伍和退役的相关认证工作,第一时间发放《入伍通知书》;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做好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的身份认证等工作。



第八章  

第一百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

第一百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一、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任:战文翔

副主任:王

 员:刘  兆平  梅军  王志刚    

万金淼  宿世震  孙晓杰  宫树华  徐迎涛  

张琳琳 姜宏斌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万金淼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学生资助管理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负责认定工作的组织和管理。高等学校的院系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认定小组,负责认定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审核)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奖学金评审委员会

 任:万金淼

副主任:房光鑫  宫树华  徐迎涛  张琳琳 姜宏斌

 员:辅导员和学生代表

三、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任:万金淼

工作人员:王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020.10


Copyright 2010-2012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处 版权所有 教育技术中心 设计制作